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种业管理司 > 品种全链条管理
加强品种全链条管理专刊(第10期)
黑龙江省聚焦“四严”强化品种全链条管理 今年8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通知进一步强化全省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突出“四个严管”,强化品种试验监管,严格品种审定与撤销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遏制品种同质化,推动育种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一是严管品种试验。严格参试品种资质审核,严查品种亲本来源,通过田间抽样验证参试品种真实性,自主试验品种的DUS测试以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为主。动态调整试验点,适时调整对照品种,统一组织开展抗病性鉴定,统一收取联合体试验抗病鉴定样品,随机密码编号,同一病害由两家机构鉴定,均达标方可继续试验审定。二是严管品种审定。加强品种选育报告真实性审查,强化品种亲本来源管理,玉米申请审定前需提交品种标准样品及亲本种子。对照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及时修订省级审定标准,提高相应指标要求。严格落实回避制度,随机选取审定委员专家,确保品种审定公平公正。三是严管撤销审定。8月制定并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撤销审定管理办法,在对审定10年以上且近三年推广面积小于2万亩的玉米、水稻、大豆审定品种撤销审定的基础上,还对引种品种撤销备案进行了明确规定。2025年撤销审定品种147个,占全省审定品种20%以上。四是严管品种保护。组织学习新修订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加强普法宣传解读,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品种研发、生产经营行为。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强市场、企业、基地监督抽查,严管植物新品种侵权、网络电商售种、生产经营非法转基因种子等重点领域。督促查办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一批违法案件,持续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
湖北省以品种全链条管理为抓手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开展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为抓手,强措施、提标准、严监管、全链条、多环节加强品种管理,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严格监管品种试验。坚持“控规模、提质量”,严把品种审定统一试验准入,2024年以来减少试验组数10个。实行“封闭管理、多重编码”,避免人为干扰,统一管理试验样品,开展两年样品一致性比对,确保试验样品真实、结果可靠。加强自主试验监管,压实牵头单位责任,严格核查成员单位资质,2024年以来减少自主试验6个、整合联合体试验2个,控压自主试验组别11个。2024—2025年对国家和省级176个试验点开展飞行检查,现场报废试验16个点次,淘汰参试品种12个。二是严把品种审定关口。突出生产需求导向,先后修订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品种审定标准,提高水稻、玉米增产指标要求,玉米茎腐病病株率调低3个百分点,并增加高蛋白饲用玉米指标;水稻整精米率提高5%以上;小麦增加穗发芽鉴定要求。优化品种试验方案,将小麦、大豆对照品种分别调整为鄂麦006和中豆63,产量分别提高3.7%、15.5%。今年在审定申请受理环节加强品种选育报告等材料审查,对来源不清、育种过程不详的不予审定。三是加强品种推介和退出。组织开展“看禾选种”和“擂台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优良品种给予50—1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育种创新。发布2025年省级主导品种目录,涵盖9种作物40个品种,引导农民选种用种和品种更新换代。加大品种撤销退出力度,以推广面积不大、种性退化严重的品种为重点,累计撤销审定品种48个、引种备案品种18个,今年计划再撤销审定品种100余个。四是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执法,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上半年全省累计开展监督检查行动804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2万人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1.1万家,发放风险提示和预警通知2500多份,劝退种子4.93万公斤,立案查处涉种案件104起,涉案货值69.24万元,没收涉案种子1.26万公斤、违法所得5.68万元,罚款28.87万元。以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湖北省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组织开展种业普法宣传,营造保护种业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调度宣传组,种业司品种管理处,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