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种业管理司  >  品种全链条管理

加强品种全链条管理专刊(第14期)

日期:2025-09-25 作者: 来源:种业管理司 【字号: 打印本页
 江西省坚持“四治”提升品种全链条管理水平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落实全国种业振兴推进会部署要求,打好品种管理“制治、共治、智治、法治”组合拳,扎实推进品种全链条管理20条措施落地见效,推动品种由“多乱杂”逐步向“精专优”转变叶建春省长专门作出批示“这是很重要的进步”

一、强化“制治”夯基础。将制度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先后制定《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指南》稻品种测产指南》等文件,推动品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引导育出“优品”审出“精品”推出“大品”实现从重数量重质量的转变省审品种数量从2021年108个降至今年39个。井冈软粘、长田优405等品种年推广面积100万亩,分别占据江西省常规稻和杂交稻年推广面积的首位。

二、深化“共治”聚合力。坚持品种试验、审定、引进、退出全流程一体推进。及时修订品种审定标准,增设中、晚稻耐高温指标,提高品种抗病性要求,明确省外引种须达到江西省审定标准,统一组织开展抗逆性试验,且须提供标准样品入库佐证。同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资金,在全省统筹布局建设15个省级130个市县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常态化开展品种大田性状鉴定。省厅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市县配套300多万元,开展水稻、蔬菜新品种“看禾选种”活动促进“全链产销对接”。

三、创新“智治”提效能。制定《智慧种业建设方案》,将品种试验审定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云上赣农”项目,组织研发品种试验申报、数据统计分析、基地远程监控、DNA指纹比对等智能网络管理系统提高全省品种试验管理信息化水平。设立专项资金建设省审品种DNA指纹库,推动实现省审品种与国审品种DNA指纹库互联共享,做到“一个品种一个名称、一个分子指纹、一个标准样品”的管理目标。

四、厉行“法治”保安全。先后印发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意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农资打假暨“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21个统一品种试验承试点、69个品种DUS自主测试试验、20个品种引种备案试验开展实地检查。2025年全省种子执法抽检合格率达到99.3%,近几年未发生大的品种安全问题。


江苏省加快推进品种全链条管理工作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迅速组织传达学习韩部长在全国种业振兴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加强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部署要求,逐项研究讨论,明确任务措施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一、加大育种创新攻关力度。面向全省征集种业创新攻关项目需求,围绕玉米、大豆生物育种新品种选育等重点领域明确下一步攻关方向。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抗赤霉病小麦育种取得新突破,继“扬麦33”后又培育出新品种“扬麦53”,实现了抗赤霉病、抗白粉病与高产优质协同提升。

二、严格品种试验监管。开展2025年品种DUS自主测试复测及监督检查,共对20个品种的DUS自主测试报告进行复测验证鉴定和分子指纹比对,同时开展在田DUS自主测试品种现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审定要求的品种一律不安排试验,暂停品种数量多但质量不高的联合体等自主试验新增参试,联合体试验品种数量大幅下降,约为上年的1/3

三、严把品种审定关口。严格审查品种来源、选育报告、DNA指纹和自主DUS测试报告,今年水稻等秋熟作物初审通过率降至50%。完善品种试验方案,新增生产急需的耐迟播小麦试验试点及玉米、大豆、小麦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小麦试验调整播期和播量更贴近大田生产要求。修订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提高产量、品质、抗性指标要求,绿色优质品种不能减产。健全省部协同管理机制,品种审定坚持防范种植风险与突出推广应用并重,遏制品种同质化问题,加大无推广价值品种撤销力度。2025年省级审定通过小麦品种17个,较上年下降41%,今年撤销审定品种66个,撤销引种备案品种52个。

四、加强优良品种推介。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需要,组织开展农作物品种集中展示,发布省级主导品种目录,实施重大品种一体化补助项目,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此外,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开展2025年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和质量检测,严防假劣侵权种子入市下田。

 

(调度宣传组,种业司品种管理处,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