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种业管理司  >  部司动态

加强品种全链条管理专刊(第8期)

日期:2025-09-05 作者: 来源:种业管理司 【字号: 打印本页
   


辽宁省推动品种全链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全国种业振兴推进会结束后,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究落实韩部长讲话精神和会议部署要求,并以专报形式向省政府分管领导书面报告,扎实推进品种全链条管理等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严把品种审定关口。进一步提高省级品种审定门槛,大幅度提高产量抗逆、DNA指纹等指标要求玉米将中晚熟品种对照“郑单958”更新“东单1331”提高增产指标提高茎腐病、丝黑穗病抗病指标,发病株率≤40.0%调整为≤25.0%DNA指纹差异位点数≥3个调整为≥4个水稻增加品种抗倒性指标,年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点比例≤20%大豆上调品种抗病、产量、品质等指标要求同时统一征集审定品种标准样品,核对真实性后集中提交国家标准样品库,避免样品遗失是严格品种试验监管今年6月印发通知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专项检查工作,对全省范围国家省级统一试验联合体绿色通道试验开展苗期检查,覆盖试验组别164个、点次1033个占整体试验90%以上重点检查田间试验设计实施情况承试单位资质和能力条件等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试验管理实施细则》,实化细化品种试验监管措施。是加大品种撤销力度。建立健全审定品种常态化撤销退出机制今年6月已撤销推广时间长且面积少的省级审定品种376个,其中玉米品种277个、水稻品种44个、大豆品种40个、小麦品种8个、棉花品种7个。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2025年全省春季农作物种子监管专项行动,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77万人次,检查各类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主体0.88万个,立案162件,现已办结103件,罚没非法种子0.57万公斤,罚没款43.8万元。目前正在开展2025年农作物种子制繁种基地检查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涉种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种业市场。


云南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品种审定质量  云南省农业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性气候特征明显。“十四五”以来,省级审定通过品种1254个(203、玉米980、小麦39、大豆32),位全国第一今年以来,针对审定品种近80%没有大面积推广品种多而不优等问题,坚持审定服务生产需求导向,通过严标准、强监管、优服务等措施规范开展品种试验审定,推动“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加快提高品种审定质量水平夯实大面积单产提升品种支撑。严把“质量关”,筑牢品种审定硬防线。深入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20条措施,印发《关于加强玉米品种试验和审定管理的通知》修订《云南省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更加贴近生产需求,强化品种审定监管工作。对品种来源不清、数据不实的一律不予审定,对不具备条件的主体一律不得开展自主试验对存在弄虚作假等严重违规行为的一律取消3年试验资格。2025年小麦、大豆稻品种初审通过率62.2%,较申报量减少40个织密“监管网”,规范品种试验全过程管理。省级财政额外安排66万元将品种验证和预备试验纳入统一管理,组织开展87个申请品种预备试验。严格监管联合体试验渠道,建立全链条考量、全过程审查机制,先后组织4个检查组实地督查,2025年通报35个联合体、249家企业自主试验问题,推动试验监管从“事后审查”向“全程监管”转变。激活“创新力”,推动品种优进劣汰坚持把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与加强品种创新抓好重大品种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对审定10年以上、近3年推广面积少于1万亩的551个品种公示,拟撤销490个无竞争力品种,净化市场环境。品种审定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一批高产高效、优质普适的品种脱颖而出。凝聚“向心力”,强化政策引导效能。先后组织召开3次种子企业座谈会,引导企业树立“真实数据、优种强市、振兴滇种”理念。通过有效引导,企业合规意识、诚信意识明显提高,申请品种审定行为更趋理性,品种审定压力有效缓解,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责、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此外云南省结合生态气候多样性特点通过改革审定制度,加强品种管理,建立健全从引种、育种到推广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体系加快构建“云粮”“云油”等特色种业创新链,为全国种业振兴提供“云南经验”。


(调度宣传组,种业司品种管理处,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供稿)